二、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。
时隔31年,再次实现海域、岸线、泊位一次性开放,全年完成2个泊位正式对外启用、3个泊位对外临时启用。坚持党建带群团,承办山东港口第二届技术安全大比武,获冠军团队奖,17人被评为振超工匠奖。
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,党员干部冲在一线,倾力开展防疫物资保障支援等工作,为疫情防控贡献了日照港力量,被省委、省政府表彰为疫情防控先进集体。(日照报业全媒体记者 张兴杰 通讯员 张海鹏)。三大攻坚战,仗仗打得都漂亮,打出了港口人只要有梦想,人人都了不起的大担当。历经千辛万苦,逆势跑出新速度,跑出了港口人的精气神。这一年,山东港口日照港聚力港城融合发展攻坚行动,立足高质量发展的新思维、新路径,主动对接市政府,建立一体规划、一体招商、一体推进的发展机制,在港口+产业+平台+政策等多重优势叠加下,带动全市钢铁、汽车及零部件、浆纸等产业提速,全市临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、利润、利税的比重都在80%以上。
新开发内外贸航线6条,新增铁路集装箱班列站点6个。沿瓦日和新菏兖日两条铁路腹地纵深开发货源,瓦日铁路全年调进量同比增长102.3%。随着国内需求逐步恢复,产业链上下游供需衔接,其他重点行业生产逐步回升,全年实现了不同程度增长或降幅大幅收窄。
先进钢铁制造产业基地建设步伐加快,钢铁行业全年实现产值1468亿元,全市千亿级产业集群地位继续巩固。其中,房地产开发民间投资增长7.8%,增速比前三季度加快4.2个百分点。秋粮产量53.11万吨,增长1.1%。1月27日,市新闻办召开2020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。
六、财税收入平稳增长,金融信贷大幅提升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6.31亿元,增长3.5%,增幅比前三季度提高4.5个百分点。海上货运量769.21万吨,增长0.2%。
其中,各类企业2.01万户,个体工商户4.55万户。一般贸易出口253.37亿元,机电产品出口91.08亿元,高新技术产品出口6.22亿元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.9%,12月份同比持平。其中,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752元,增长2.9%,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74元,增长5.6%。
机场旅客吞吐量69.65万人次,下降31.6%。铁路发送旅客198.69万人次,下降30.0%。新兴行业蓬勃发展,现代服务业营业收入122亿元,增长1.1%,其中,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增长40.7%,居民服务业增长37.9%,商务服务业增长35.2%。市委、市政府采取一系列纾困惠企措施,全力抓好复工复产复商复市,着力畅通经济循环,将疫情影响降到最低,主要指标全面转正并回升至全省前列
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0822人,城镇登记失业率2.04%、低于控制目标2.46个百分点。民间投资是经济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。
快递业务量突破1亿件,人均超过40件。Q:工业经济运行有哪些积极的表现?A:2020年,全市工业经济保持平稳向好态势,增速居全省第2位,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。
分产业看,第一产业投资增长50.5%,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0.3%,第三产业投资下降6.9%。六、财税收入平稳增长,金融信贷大幅提升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6.31亿元,增长3.5%,增幅比前三季度提高4.5个百分点。综合经济实力实现新跨越,成绩令人鼓舞。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、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实现两位数增长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.1%,低于3.5%的预期目标。先进钢铁制造产业基地建设步伐加快,钢铁行业全年实现产值1468亿元,全市千亿级产业集群地位继续巩固。
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38.2%,居全省第5位。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突破1亿件,达到1.24亿件,增长85.3%。
2020年一季度,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下降3.4%。二是八大类商品服务涨跌不一。
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6.31亿元、增长3.5%,税收占比78.9%,居全省第2位。148个年内新开工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57亿元,占年度计划的117%。
1-11月份,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48.3%,企业资产利润率、营业收入利润率分别达到4.7%和5.0%。钢铁、农副食品加工、造纸等重点行业对全市工业经济复苏支撑强劲。四新投资增长23.5%,居全省第5位。全年增速回升至3.2%,增速位次回升至全省第9位。
三是新动能激发活力旺。上半年,由负转正增长0.4%。
随着国内需求逐步恢复,产业链上下游供需衔接,其他重点行业生产逐步回升,全年实现了不同程度增长或降幅大幅收窄。机场旅客吞吐量69.65万人次,下降31.6%。
从我市各月CPI涨幅来看,全年最高值4.9%出现在2月,9月起回落至3%以下,12月达到最低值2.1%。全市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465.23亿元,增长0.5%。
其中,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950元,下降0.2%。概括起来,有4个特点:一是经济恢复势头强。其中,出口343.46亿元,下降15.5%。四是民生投资力度加大。
市委、市政府采取一系列纾困惠企措施,全力抓好复工复产复商复市,着力畅通经济循环,将疫情影响降到最低,主要指标全面转正并回升至全省前列。其中,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34.6%,高技术服务业增长9.1%,分别快于规模以上服务业31.5和6个百分点。
之后逐季回升,上半年增长6.9%,前三季度增长8.5%,全年增长9.9%,增速始终保持在全省前列。铁路货运量1.06亿吨,增长11.0%。
海上货运量769.21万吨,增长0.2%。七、对外贸易小幅回落,利用外资规模扩大全市货物进出口总额1023.86亿元,比上年下降2.8%。
© 1996 - 2019 独胆英雄网 版权所有联系我们
地址:象山花园